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简介(奥运会史上最惨的东道主—加拿大蒙特利尔)

时间:2025-01-03 10:47:04

加拿大也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向世人展示其经济成就,作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市,蒙特利尔先后5次提出申办奥运会,但前4次都失败而归。

见证了东京和慕尼黑等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之后,蒙特利尔决心要赢得奥运会的主办权,蒙特利尔市长让·德拉皮奥提出“自筹资金”和“免费招待各国代表团食宿”的口号,并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为世界呈现一个体现真正的奥运精神,既简朴又高品位的奥运会”。正是这一有点自相矛盾的承诺害了蒙特利尔人民30年。

加拿大经济中心蒙特利尔


1970年的国际奥委会阿姆斯特丹年会上,蒙特利尔经过激烈的竞争,击败洛杉矶、莫斯科和佛罗伦萨三个对手,赢得了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加拿大蒙特利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建设,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整个奥运周期结束以后,蒙特利尔欠下了10亿美元的债务。当地的企业看到这番景象,奥运结束之后也纷纷撤离蒙特利尔,原本想要借奥运会推动城市发展,不料却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无奈之下政府发行了各式各样的彩票,发动全民还债。一直到2006年,他们才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最后经过统计,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建设成本连本带利高达30亿美元。

蒙特利尔“高品位”的体育场馆


蒙特利尔在申办奥运会时曾承诺为各国代表团免费提供食宿,但眼见本届奥运会铁定亏损的组委会决定还是让各国代表团自掏腰包。

蒙特利尔奥运会最初预算仅为1.2亿美元,为了办一届“高品位”的奥运会,加拿大追求赛场和设备要高端,后调整为3.1亿美元,最终花了近16亿美元。比赛结束后一算,蒙特利尔奥运会竟然给蒙特利尔市和魁北克省带来了10亿美元的债务。为偿还这笔债务,加拿大政府大量发行彩票筹集资金,还对每包烟加征专项税,一直到2006年这笔亏空才被填平。

1976年7月17日开幕, 共有92个国家和地区的6028位运动员参加比赛,规模远逊于上届慕尼黑奥运会,主要原因是遭到了部分非洲国家的抵制。导致参赛的运动员数量比来报道的记者数量还要少,这在奥运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蒙特利尔奥运会点火仪式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苏联获得49枚金牌、41枚银牌、35枚铜牌,再次占据奖牌榜榜首,美国获得34枚金牌、35枚银牌、25枚铜牌,被民主德国挤到超越,排名第三。而加拿大虽然获得5枚银牌、6枚铜牌,在奖牌榜上位列第23,未获金牌的加拿大成为了奥运会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没有获得过金牌的东道国。

第一件是奥运会火炬的多个故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接力在手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火种首次通过卫星用激光从雅典传送到渥太华,通过在加拿大境内1214人的参与的传递,最后到达体育场。在离闭幕还有5天时,在圣火台上燃烧了11天的圣火,突然被一场的罕见大雨浇灭。现场一位名叫布歇尔的工作人员见状立刻冲上圣火台,用打火机重新点燃了圣火。组委会得知后宣布此种点火方式无效,随后用圣火的备份火种重新点燃。布歇尔最后承认过错后被免于追究责任,但他的打火机被组委会没收。

第二个故事是14岁体操小将表现惊人,记分牌无法打分。年仅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选手科马内奇在体操比赛中共获得7个满分10分,并赢得3枚金牌,当时的记分系统的设计有bug,只能容纳3位数字,她的分数只能显示为1.00。

科马内奇在比赛中


第三个故事是隐瞒伤情,力争金牌。日本体操选手藤本俊在自由体操中严重扭伤了腿,但他隐瞒这一状况,坚持完成接下来的吊环比赛,最后帮助日本队以微弱优势战胜苏联队,连续五次获得男子体操团体金牌。但多年后当被问及是否会再次这样做时,他表示不会。

最后一个故事有关我国,当时中美关系已出现缓和的迹象,但国际奥委会还是邀请了台湾地区参加奥运会。但台湾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时,被加拿大政府阻止,在沟通无果后,代表团于1976年7月16日宣布退出此次奥运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