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跳脱是什么意思(跳脱思维舒适圈)

时间:2024-11-21 09:43:52

跳脱思维舒适圈


舒适圈,网络流行词,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儿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平时接触的都是熟悉的事儿,所有的一切都是可掌控的,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很舒服。

说起舒适圈,不仅成年人喜欢,孩子也喜欢。现在的成年人与孩子,都会被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手机拿起来起码一小时不想放手,短视频一个一个刷过去,时间就这么过了,这一小时,会让咱们感觉时间飞快,人也处于愉悦当中,可以暂时忘记工作和课业的烦恼与压力。不过这一小时,虽然可以心愉悦,但是愉悦过后的身却是疲惫的。


当下还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儿,躺平,指无论其他人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还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不想再卷了。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在这里,咱们可以大概理解成,舒适圈与躺平有相像的地方,就是这种顺从与不争,舒适圈中的人是顺从自己图安逸的想法,不争;躺平也是,无欲无求,安逸当下,不争。

当我们尝试跳脱舒适圈的时候,面对不熟悉的事物与挑战,会感到焦虑不适应,从而又一次跳回舒适圈。这样反复几次,也就不想再尝试跳脱舒适圈了,会心安理得的在舒适圈卧着,不想再挑战。因此,我们的舒适圈也就变得更大了,更不想去努力提升。


舒适圈由内向外分为三层,分别是舒适圈、最佳表现区和危险区。

当我们生活在舒适圈时,身边的事物几乎都是可以预测的,每天的事情没啥变化。

比如大部分人的周末安排是这样:睡到自然醒,起来吃个早午饭,看看手机刷刷剧,约个好友出去逛逛街,吃个晚餐,这个周末就过去了。

基本每周如此,生活也是一年如一日,长期没啥太大的变化,很安逸,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知足常乐。生活在舒适圈的人生活质量也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

当我们生活在最佳表现区时,身边的事物会有一些新的元素加入,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不至于完全失控,大多数还都是可控的。

比如少部分人的周末安排是这样:按照平时工作日时间来睡觉起床,晨跑,回来洗漱之后,吃个早饭,然后找一本新书或者听网课,下午与父母视频聊会儿天,继续看书学习,或者去参加线下活动,晚上结束后去一家新餐馆尝尝新菜,有些人还会来个夜跑,晚睡前看看书,准备入睡。


在最佳表现区生活的人,会觉得日子过得小有压力,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他们也会有小小的挫折感,但是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很强,遇事很快就能自我调整与自我赋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跨过一步又一步,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有稳步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这个时候的焦虑,是正向的,刚刚好可以触发我们,更好的去生活与提高自己。

当我们生活在危险区时,身边的事物几乎都是新的,都是我们不熟悉的,这样我们的焦虑指数会直线上升,从而导致我们无从下手而退步不前,工作与学习能力不升反降,或者心理建设不够会来个直线下跌。

三个圈之间的分界线,就是新信息的输入程度,也就是我们要时刻接触新知识。

对于生活在舒适圈的人来说,生活上几乎没有信息输入,平时也几乎不看书,大多是各种娱乐,吃吃喝喝,表面看似衣食无忧,当然也几乎没有新的可能性。

生活在最佳表现区的人则比生活在舒适圈的人们多了一些新信息的输入,知道主动学习提升,接触新鲜事物,但这一切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焦虑,但是一切都是正向的,焦虑是一种激励,不会把人击垮。

危险区面临的则是一个完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新环境,会让人恐慌,会让人焦虑不安,无心做事。但三个圈之间是可以通过信息的输入量互相切换的。


教育学的“舒适圈理论”说到: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就像鲶鱼效应,海里的沙丁鱼,如果没有鲶鱼的追赶就一动不动,只有在危险的环境中才有生存的本能。

这个舒适圈,可以是在思维上,可以是读书上,也可以是情感、认知或生活上。

如果思维上陷入舒适圈,我们容易安逸躺平。

如果读书上面陷入舒适圈,那会不求上进。

如果情感上陷入舒适圈,两个人的关系就很难被打破,如果不想打破这个舒适圈,却又想关系更近一步,那么基本上很难发生改变。

认知上的舒适圈,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我们的眼光所到之处就是我们监狱的围墙。这个说的就是认知的局限性,认知水平决定每个人对个人愿景的规划能力,以及过程中控制和调节能力。越是在早期越能反映人们在底层认知上的差异,也因此决定了未来的命运和可能性。


生活中的舒适圈,毁掉我们的并不是生活中的困难而是温柔的舒适圈。

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跳脱思维的舒适圈,跳脱读书舒适圈,跳过情感舒适圈,跳脱认知舒适圈,跳脱生活上的舒适圈,总之一句话,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幸福感,提高归属感,增加我们的安全感,跳出各种圈,我们才能更幸福。


相关推荐: